新生命的誕生 藍喉皺盔犀鳥

2022年4月7日,保育員在園區鳳凰館內發現藍喉皺盔犀鳥蛋,對園方來說,這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,在台灣列為保育類二級動物的藍喉皺盔犀鳥在這裡安身繁衍。其實自從犀鳥媽媽小白不願離開窩巢時,保育員就推測牠很有可能在為繁育產蛋做準備,犀鳥爸爸阿金也開始擔任起傳遞食物給媽媽的角色,迎接小生命的到來。

信任人的互動歷程
4月26日,小犀鳥終於孵化成功,園區為小犀鳥取名為白金,是採用媽媽名字的最後一個字,方便分辨其親緣關係。惟犀鳥爸爸阿金年勢已高,在白金出生後數日即自然死亡,保育員銜命接手了鳥爸爸的任務。起初,園方依循犀鳥習性,由保育員餵食犀鳥媽媽小白,再由牠轉遞食物餵食幼鳥。然而,親鳥媽媽的防衛心強,加上護雛鳥心切,以枯木、糞便、食物等將巢穴洞口封得更小了些,讓保育員傳遞食物入巢餵食相當困難。幾天後,小白開始意識到公犀鳥阿金已經不能再餵養牠與幼鳥,自己也需食物補充才有足夠體力餵養白金,同時發現保育員給的食物是安全的,而且不會搶走幼鳥,經過保育員耐心的努力,建立起相互信賴的關係,終於讓犀鳥媽小白放下戒心,後來甚至願意讓保育員直接餵食小犀鳥。

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,至5月23日時,雛鳥白金的眼睛雖然還無法張開,但體型已明顯大了一倍,在小犀鳥35日齡較為穩定時,由獸醫師進行健康檢查,白金的體重888公克,檢視體溫、翅膀、腳趾、鳥啄等部位,確認白金是隻健康的犀鳥寶寶,讓每天負責照顧的保育員鬆了好大一口氣。6月13日,白金的體長已達28公分,但因還未達性成熟,尚無法用頭頂羽毛顏色來判定公母。時至7月11日小犀鳥終於自行飛出巢箱,經推算哺育期程,白金從媽媽築巢開始歷時120天,儘管出生四個月都還是由媽媽口對口餵食居多,但白金已經開始學習飛行及採食,目前已經在鳳凰館展區跟大家見面囉!

保育認知
藍喉皺盔犀鳥主要分布於中南半島及太平洋島嶼,是熱帶雨林生態群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,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雖被列為無危物種,但其野外棲息地仍受嚴重破壞及人為狩獵的影響。在台灣被歸類為保育類二級動物,一般情況下不能私自飼養,主要為避免犀鳥進入台灣破壞原有生態而設法規範。在國外相較於其他盔突較為特殊的犀鳥,藍喉皺盔犀鳥因較不具收藏價值,幸運逃過獵人的過度捕殺,但劃設保育區、造林育地讓牠們能安穩棲息仍是重要的物種復育工作。
本案成功的育雛犀鳥經驗,讓保育員們充滿期待,您若有機會來到頑皮世界,別忘了跟小白白金這對犀鳥母子打聲招呼喔!祝福白金健康開心地在園區成長。